成功的秘密
平方反比定律打敗了吸引力法則
撰文╱薛莫(Michael Shermer)
翻譯/潘震澤
有個打著賺錢秘方招牌、並已成經典的行銷騙術,就是教人寫本如何賺大錢的書,然後以郵購方式販賣。當買了書的凱子收到書一看,會發現這個秘方是:寫本如何賺大錢的書,然後以郵購方式販賣。
與此類似的鬼祟伎倆,可在伯恩及一批教人自助的宗師編寫的書《秘密》(The Secret)及拍攝的同名DVD中找到。由於歐普拉(Oprah Winfrey)的背書,迄今該書及DVD總加起來已經賣了超過300萬份。其中的秘密是所謂同性相吸的「吸引力法則」:從你身體散發出來的正面想法,有如磁能一般,會以任何你所想像的形式回歸,好比說金錢。書中告訴我們:「任何人錢不夠的唯一原因,是由於他們本身的思想把錢給擋住了,讓錢進不來。」該死的肯亞窮人,你們別那麼怨天尤人就好了。該影片的促銷預告片裡,充斥著自負虛榮的求財真言,像是「我能點石成金」、「我是吸錢機」,以及我最喜歡的一句:「此刻還不斷有更多的錢在為我印製。」在哪裡印?影印店嗎?
預告片裡有一票衣著光鮮的快樂名流向觀眾打包票,《秘密》根據的是科學:「科學已然證明,正面想法要比負面想法強大個上百倍。」沒這回事。「人體生理製造疾病,為的是給我們反饋,讓我們曉得自己的觀點不夠平衡,愛心及感恩之心也都不足。」那些癌症病人難道不知道感恩嗎?「你體內所含的能量,足以提供一整座城市的照明之需達一週之久。」沒錯,如果你可以利用核分裂,把體內所有的氫原子轉變成能量的話。「我們的思想不斷發出磁性訊號,並將相同的訊息吸引回來。」不過以磁鐵而言,異性的正極與負極才會相吸。「人的每種思緒都有特定頻率如果你不斷重複某種思緒,你就會把該頻率發射出去。」
人腦當中的神經元使用離子流在突觸間傳遞訊息時,確實會產生電性;根據馬克士威公式,任何電流都會產生磁場。不過,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科學家波爾德瑞克(Russell A. Poldrack)向我解釋,人腦磁場極其微小,只有在嚴密隔絕外在磁場的房間內,使用極其靈敏的超導量子干涉儀(SQUID)才檢測得到。再者,我們還得記住平方反比定律:從某個源頭發出的能量波強度,隨測定點與源頭的距離平方成反比。兩個大小相當的物件,其中一個與能源的距離是另一個的兩倍,它所接收到的能量就只有後者的1/4。人腦的磁場強度在10-15特士拉左右,並從腦殼向外快速遞減,很快就被其他的磁力源給蓋過了,更不要說地球本身的磁場有10-5特士拉,那是腦磁場強度的10-10倍!
在一切條件相同的情況下,正面想法當然要比負面的好,只不過在現實生活裡,不論你的想法有多樂觀,其他條件就從來不會完全相同。這一點,你只要問問納粹集中營裡的倖存者就可知道。如果說吸引力法則是真實的,那麼猶太人,連同被屠殺的土耳其亞美尼亞人、被姦淫的南京中國人、被殘殺的美國原住民,以及被奴役的非裔美國人,不就是咎由自取了?上述最後一個例子,對照歐普拉在其網站對《秘密》的支持,更讓人心酸:「你貢獻給宇宙的能量,無論好壞,都會照樣回到你身上。也就是說,你每天所做的決定,就造成了你生活的環境。」難道說非洲人當初製造了讓歐洲人奴役他們的環境?
歐普拉,請你收回對這本可笑廢話的支持,一如你在發現佛雷(James Frey)的回憶錄《百萬小碎片》只是「百萬小謊」後所做的舉動,並請告訴你的廣大追隨者,成功來自相當程度的努力及創意,一如當初你所做的。
【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07年7月號】
當初在博克來的特價書中看到這一本《秘密》,當初以為是一本小說,如《達文西密碼》或《四的法則》之類將史實當作小說的題材,重點在揭發一個不為是人所之的秘密,後來看到網頁上的影片,我第一反應是:「怎麼又有達文西?他秘密真多喔…」 再接著看到歐普拉、尼可基嫚和賴利.金等名人推薦,仔細看了才知道原來是勵志書籍,一本勵志書籍能這麼轟動也算它利害。
剛好和高中同學出去玩順道逛到誠品,把書拿起來翻兩下,大概了解內容大意是要我們有正向意識及意志力,並朝我們的目標前進,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idea,但這本書又提到些類似人類磁場之類的說法,沒細看,也不是很了解,回家查了一下,就看到這篇批評文囉。
不否認,這篇文章所言其來有自,這篇文章以科學及現實的角度批評,並批評為其背書的名人歐普拉,有很多時候,不是我們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,有誰不想賺大錢、受歡迎又身體健康?但世間的悲劇還是那麼多…但我基本肯定人要有正面的想法,這樣的想法是會影響人的生活及做事的態度及動向,而這通常也影響了一個人的未來,這種積極勵志的書本來就是信者恆信,不信者恆不信,若能因為書中的提示讓一個人改變不好習慣,以致未來有好一點的結果,也未嘗不是件好事,雖然這本書的論點有很多如批評者所講的一樣過於誇張,但或許我們可以想著,這樣的論點只適用於個人的小環境,大環境是無法輕易以個人意志改變的,但若許多人都能將小意志匯集,要改變大環境也不是不可能,像甘地不是做到了嗎?
但名人背書的時候真的要多加注意,很多人是會衝著你們的名聲去花這個錢,你們或許是因為收取利益,但若對商品不滿的人是會將某部分不滿的感覺投射在你們身上(歐普拉的背書可能出自真的喜歡這本書、收了錢或人情,真的答案?Who knows?
老話一句,書這種東西還是見仁見智囉。
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
《秘密》
Subscribe to:
張貼留言 (Atom)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